在健康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的當下,營養健康產品市場蓬勃發展,但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、藥品虛假宣傳的亂象,不僅導致消費者破財誤治,還破壞市場公平,引發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現象。隨著監管“鐵拳”出擊、消費者認知提升,這一局面正逐步扭轉。
PART.01典型案例曝光:1780元“人參皂苷食品”虛假宣傳被立案
近日,“高價人參皂苷食品暗示抗癌功效”事件引發關注,大連市金普新區市場監管局對涉事企業立案調查。涉事產品“富力博士人參皂苷Rg3”售價1780元/盒,實為普通固體飲料,卻被包裝成“抗癌神藥”,羅列存疑專利、虛構“中藥一類單體創新藥”資質,借AI客服暗示可輔助治療肺癌、肝癌,還捆綁正規抗癌藥混淆概念,目前產品已下架。
此類普通食品冒充“神藥”的案例并非個例:
- 4.8萬元的“救命人參膏”:北京四中院曾審理一起案件,一款售價超4.8萬元的“人參膏”,實際只是普通方便食品,商家卻宣稱能“抗惡控瘤、延長晚期患者生命”。最終法院判決商家“退一賠三”。
- 私域直播里的“萬能食品”:短視頻、電商平臺中,磷蝦油、神經酸等普通食品,常被包裝成“調節三高”“預防癡呆”的“神品”。2025年上海“守護消費”鐵拳行動中,某公司通過微信群、私域直播,宣稱所售食品能“降血脂、消肺結節、抗癌”,閔行區市場監管局已依法對其處罰。
需要特別提醒:
這些違規產品既無保健食品必備的“藍帽子”標志,也無藥品專屬的“國藥準字”批號,完全屬于普通食品范疇,卻虛構藥品資質、宣稱治療功效,不僅坑害消費者,還讓合規經營的保健食品行業和藥品行業,無辜承受“虛假宣傳”的負面輿論。
為整治此類亂象,2025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部署開展“守護消費”鐵拳行動,聯合多部門聚焦“私域直播”“健康講座”等隱蔽營銷場景,重點打擊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。目前行動成效顯著,已于8月23日公布第一批典型案例;其中,上海市2025年上半年共查辦相關案件2182件、移送公安37件,有效震懾了違法主體,為消費者筑牢權益防護網。
PART.02避坑指南:三招分清食品、保健食品、藥品!別再被忽悠
很多人受騙,是因為分不清“普通食品”“保健食品”“藥品”的區別,騙子正好鉆了這個空子。面對五花八門的產品,記住“看、聽、問”三招就能識別套路,精準避坑。
1. 看標志/批號:買“能保健”的產品先找“藍帽子”及批準文號(查詢路徑: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“特殊食品信息查詢”專欄),買“能治病”的產品必查“國藥準字”批號(查詢路徑:國家藥監局官網“藥品查詢”板塊);沒有這兩個標識的普通食品,說啥“治病功效”都是騙錢。
2. 聽話術:只要聽到“治療”“抗癌”“降三高”“治結節”“延長生命”“包治百病”“等詞,哪怕是AI客服暗示、主播“隱晦提及”、“包裝再精美”,都別信——食品沒這本事,保健食品也只能說批準過的“保健功能”,沒有“國藥準字”的產品更不能宣稱治療。
3. 問渠道:優先選擇官方旗艦店與連鎖藥店。私域社群、朋友圈代購、健康講座等場景是虛假宣傳高發地。建議消費者登錄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臺”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真偽。
如果遇到疑似騙局,保存聊天記錄、購買憑證等證據,直接撥打12315舉報,符合條件可像北京案例那樣,要求“退一賠三”追回損失。
健康消費不該是“智商稅”,希望監管、企業、消費者、媒體繼續協同,讓普通食品回歸“吃”的本質,讓保健食品真正守護健康,讓藥品精準治療疾病,徹底讓“食品冒充神藥”的騙局消失!如果你或家人遇到疑似虛假宣傳,歡迎在評論區留言,也別忘了轉發給身邊注重健康的人,一起避開騙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