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國家衛健委答復政協提案,明確將從已批準的106種食藥物質切入,探索以數字標簽形式體現“健康聲稱”,通過“小切口”試點積累經驗后逐步推廣。2025年7月,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專家表示,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推進中,先選代表性物質試點并跟蹤評價,再逐步完善管理辦法。隨著試點方案的逐步明晰,哪些物質將率先入選試點名單,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。
政策與制度:為“健康聲稱”筑牢基礎
政策依據:2025年3月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鏈條監管的意見》,要求“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衛健委要加強協作,統籌完善食品健康聲稱和保健食品功能聲稱相關工作”,國家衛健委聯合多部門印發的《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(2025-2030年)》,也明確提出“探索推廣食藥物質健康聲稱,擴大食藥同源品種范圍”,為“健康聲稱”落地提供了政策依據。
制度保障:國家衛健委正協同市場監管總局深入研究食品聲稱法規與機制,旨在規范各類功能聲稱的應用場景與標準,為“健康標識”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。7月印發的《食品聲稱通用標準》立項計劃,進一步填補了食品功能聲稱領域的法規空白。
(2025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)
實踐框架:明確“健康聲稱”的邊界與路徑
據悉,目前食藥物質聲稱方案已為試點劃定清晰范圍:
- 范圍前提:基于傳統中醫理論傳遞養生功效,僅限食藥物質原料,不涉及保健食品等特殊類別;
- 聲稱規范:屬食養聲稱(不涉疾病治療),聲稱僅針對單個主要物質,暫不包含組方和小復方,且適用人群為健康人群,目前已梳理出80種適宜聲稱物質;
- 實施方式:由省級衛生部門提需求、制方案,報國家衛健委審批后,挑選重點物質和省份試點。
地方探索:廣西啟動試點申報,多地經驗提供參考
綜合政策導向與地方實踐,具備三大特征的物質更易入選:一是符合傳統中醫養生理論,功效清晰且無爭議;二是有長期食用歷史,安全性已得到驗證;三是具備地方產業基礎,便于試點數據收集與成果推廣。
2025年3月,廣西在南寧召開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推廣應用及食藥物質宣貫會”,明確將推動食品生產企業開展數字標簽應用和健康聲稱試點,探索通過數字標簽傳遞食養功效信息。
(來源: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)
2025年4月廣西中醫藥研究院受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委托,赴5市開展試點申報調研,聚焦羅漢果、粉葛、鐵皮石斛、靈芝等本地優勢品種,通過座談與實地考察研判產業現狀,為推選3個試點品種提供依據,凸顯了道地資源在試點中的優先地位。
(來源: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)
此外,鐵皮石斛、靈芝等物質在廣東、重慶等地過往試點中應用成熟,積累了豐富的安全性與市場數據,有望成為熱門候選;黑龍江、山西也于2025年2月發布通告,公開征集食藥物質目錄修訂增補建議,為后續試點儲備物質資源。
(來源: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)
(來源: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)
近年來,大眾對食藥物質的健康需求持續升溫,但長期以來,這類物質的功效聲稱缺乏規范的標識與傳遞渠道,既影響消費者的清晰認知,也制約了相關產業的有序發展。“健康聲稱”試點的推進,既是對大眾健康需求的精準回應,也是推動食藥物質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步。隨著標準化體系的完善,消費者將獲得更清晰的健康指引,產業也將迎來規范化發展的新機遇。
新食品原料申報的成功,離不開資料規范與全流程把控。近年審批效率提升,但因預評估不足、資料不當等導致的延期、不予許可仍頻發。在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新食品原料及實質等同名單中,北京中健天行醫藥憑借多款產品獲批的成績,在行業內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成功申報經驗,項目實力名列前茅。我們可為申報的新食品原料提供全面評估與分析,量身定制經濟、可行且有保障的申報方案。歡迎相關申報企業來電交流!